娄底·涟源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6-05-06 05:52 来源:涟源市统计局 【字体: 大 中 小】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四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大局,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培育新动力,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平稳起步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综 合
经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80.8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5:45.9:33.6,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47.1%、45.8%。
表1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指 标 |
完成额(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2404879 |
8.5 |
第一产业 |
493464 |
3.8 |
第二产业 |
1103067 |
7.8 |
工业 |
998821 |
7.8 |
第三产业 |
808348 |
11.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15761 |
3.7 |
批发和零售业 |
143080 |
6.6 |
住宿和餐饮业 |
32769 |
7.3 |
金融业 |
27118 |
15.1 |
房地产业 |
63718 |
4.6 |
营利性服务业 |
84676 |
27.5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338477 |
16.4 |
财 政:2015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13397万元,同比增长0.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447万元,增长10.3%,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0973万元,下降14.1%;地税部门完成30980万元,增长13.5%;财政部门完成31494万元,增长18.8%。全口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1.0%。
为民办实事:2015年,全市19个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其中4个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建设农村公路3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300户,15个行政村完成配电网改造,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77522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7033人,新增管输天然气用户1280户,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4所。
企业注册:2015年全市新登记企业543户(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80户),认缴注册资本235427万元,办理企业变更登记456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343户,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活跃,增长势头强劲。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有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7021户,企业3464户(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732户),注册资本总额1254899万元。
小康社会建设:2015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9.5%,较上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类实现程度达到65.2%;人民生活类实现程度达到83.8%;社会发展类实现程度达到99.1%;民主法治类实现程度达到100.0%;生态文明类实现程度达到86.8%。监测的38个小项指标中,22项指标已提前实现2020年目标。
二、工业、建筑业
主要经济指标: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13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45.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增加值70.2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7.7%。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以上企业41家,实现产值197.1亿元,增长11.3%。
表2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指 标 |
单位 |
完成额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701984 |
8.5 |
在总计中:轻工业 |
万元 |
85734 |
25.3 |
在总计中:重工业 |
万元 |
616250 |
3.9 |
在总计中:国有企业 |
万元 |
2322 |
-7.8 |
集体企业 |
万元 |
5518 |
-44.7 |
股份制企业 |
万元 |
494868 |
13.8 |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万元 |
199276 |
-7.1 |
在总计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万元 |
31173 |
14.5 |
在总计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
万元 |
141299 |
15.2 |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万元 |
26993 |
16.9 |
在总计中:园区工业 |
万元 |
98297 |
9.4 |
在总计中:非公有制企业 |
万元 |
592393 |
5.2 |
主要产品产量: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328.4万吨,同比下降28.3%;水泥产量238.2万吨,增长12.2%;发电量20.2亿千瓦时,下降7.0%;焦炭产量35.4万吨,增长3.5%。
表3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328.4 |
-28.3 |
水泥 |
万吨 |
238.2 |
12.2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0.2 |
-7.0 |
焦炭 |
万吨 |
35.4 |
3.5 |
中成药 |
万吨 |
0.55 |
2.1倍 |
采矿设备 |
万吨 |
22.0 |
3.0 |
经济效益: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8.3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利润总额19.1亿元,下降8.0%。
表4: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营业收入 |
万元 |
2382564 |
4.6 |
利润总额 |
万元 |
190550 |
-8.0 |
营业利润 |
万元 |
190188 |
-7.6 |
应缴增值税 |
万元 |
107653 |
4.6 |
高新技术:年末,全市共有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43.7亿元,同比增长15.8%,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7.8%,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10家,涉及医药制造、节能环保等行业。
园区经济:2015年,园区集聚效应初显,“135”工程加快推进,建成标准厂房13.1万平方米,在建7.7万平方米。31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9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7.0%。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14家。资质以上房屋建筑工程产值20.84亿元,同比增长21.2%。
三、农 业
农村经济: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8.9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增加值49.3亿元,增长3.8%。
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2万亩,比上年增加3.37万亩,增长2.7%,粮食总产量48.3万吨,增长1.5%。
表5:2015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吨 |
483235 |
1.5 |
油料 |
吨 |
12891 |
80.5 |
棉花 |
吨 |
27 |
持平 |
烟叶 |
吨 |
70 |
持平 |
蔬菜 |
吨 |
520996 |
18.0 |
水果 |
吨 |
40394 |
9.0 |
肉类 |
吨 |
98242 |
-1.3 |
禽蛋 |
吨 |
8454 |
5.0 |
水产品 |
吨 |
18288 |
4.7 |
畜牧业:2015年,畜牧业实现总产值39.6亿元,同比增长2.4%。牲猪出栏133.0万头,增长4.9%;牛出栏5.3万头,增长6.4%;羊出栏13.1万头,增长8.2%,家禽出笼494.3万只,增长5.0%;肉类产量9.8万吨,下降1.3%;禽蛋产量0.85万吨,增长5.0%。水产品产量18288吨,增长4.7%。
农业基础:2015年,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白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渠道土方开挖48800方、石方开挖12890方,渠道砌石17000方,砼浇筑7200方,钢筋制安146吨,大江口干渠渠道成型2300米,渠系水利用系数得到很大提高,灌溉效益明显提升。白马电站完成新装机组压力涵管安装,6台机组电气自动化安装工程完工,蒿子电站6台机组主体工程改造完工。段江电灌站投入资金40万元对发电站机组老化设备、闸阀等进行了加固处理,对管理用房进行了维修。
农业产业化:全市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70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8.4亿元,同比增长81.7%,其中,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全年新增了3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星级休闲农庄达到1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实现产值2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7.1%。天华实业、万寿米业等8家企业申报了9个省级著名商标。湘中黑牛牛肉、湘玉竹片等7个产品荣获2015年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金奖。
农业机械化:全年推广各类农机具11637台套,其中耕整地机械2428台,排灌机械1620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875台套,插秧机86台(含高速插秧机12台),收获机械131台,田间处理机械110台,收获后处理机械271台套,其它实用机具5116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2.39万千瓦/12.27万台套, 完成机耕面积78.8万亩,机插机播面积21.9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64.2万亩。水稻机耕、机插机播、机械植保、机电排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5.33%、23.65%、34.6%、64.58%、71.49%,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67%;完成油菜机耕面积4.8万亩,机播面积1.4万亩,机收面积2.2万亩。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23个,新开工项目431个,竣工项目286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1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城农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3亿元,增长21.4%,房地产投资完成5.75亿元,增长11.4%。
表6: 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 |
单位 |
投资额 |
比上年末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万元 |
1900869 |
21.1 |
总计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 |
1843410 |
21.4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万元 |
57459 |
11.4 |
总计中:第一产业投资 |
万元 |
277831 |
31.9 |
第二产业投资 |
万元 |
1048598 |
21.0 |
其中:工业投资 |
万元 |
1048598 |
21.0 |
其中:技改投资 |
万元 |
1024043 |
33.8 |
第三产业投资 |
万元 |
574440 |
16.5 |
工业技改: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4.9亿元,同比增长21.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02.4亿元,增长33.8%。
重点项目:2015年,全市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列入娄底“四个一批”的重点项目143个,全年完成投资97.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8.5%;市本级143个项目完成投资103.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1.6%。蓝溪学校、城北综合医院、创安防爆异地新建等18个项目竣工投产;回春堂中药现代产业园、华德食品等61个项目扎实推进。
五、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国内贸易:2015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城镇完成95.1亿元,增长11.3%;乡村完成5.5亿元,增长5.7%。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117万美元,增长15.5%;完成对外投资1700万美元,实现外贸“倍增”企业1家,外贸“破零”企业1家,完成外派劳务营业额1062万美元。
招商引资:2015年,市委、政府创新招商模式,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正式签约23个项目,签约资金45.8亿元,其中泓泽新能源、洪源商贸城、康麓生物、邬辣妈食品等13个项目已落地开工。不断拓展对外合作,全年实现内联引资74.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100万美元。
旅 游:2015年,全市各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83万人次,创旅游收入4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2%、15.3%。6个村入围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每村争取200万元用于村级旅游开发。博盛生态观光园成功申报为国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六、金融和保险
金 融: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9.4亿元,同比增长18.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5.8亿元,增长8.3%。
保 险:全年保费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20.4%,赔款和给付1.4亿元,下降0.4%。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 通:据交通部门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市通车里程达到4598公里.其中国道87公里,省道486公里,县道893公里,乡道978公里,村道1896公里,等外公路97公里。公路密度为133.32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里数0.45公里/万人,列全省县市前茅。
邮 电: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0519万元。2015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7747户,减少8423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587户,减少4511户,乡村电话用户33160户,增加3912户;移动电话期末用户达到409488户,减少23088户。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达到98817户,比去年增加4858户。
八、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娄底大道涟源城区段、文化公园等34个城镇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余亿元,“一年一变、三年大变”成效明显。龙湖新区启动建设,罗家佃城市综合体完成征地拆迁,果园路、六亩塘路全线通车。新建绿地1万平方米,新增人行道550平方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每日,新建城区污水收集管网11.5公里。铺设天然气管道17公里,管道天然气正式进城入户。完成幸福广场新设红绿灯改造和梅园小区、胡家坝连接线路灯安装工程。规范城市日常管理,拆除违法建筑5600平方米,市容环境明显改善,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新农村建设:2015年,全市根据“精品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及人居环境重点整治,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了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湄江镇蒿子村、远利村、湄塘村和六亩塘镇新康村、石马山镇川门村、荷塘镇西冲村等6个村成功申报全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博盛生态园、南芙生态园、翠远山庄跻身湖南“最美乡村”总评榜。杨市镇东园村作为第一批精品创建村全面完成建设,黄罗村作为主要领导领办的示范点,今年修通并硬化了黄罗至长春的1000米通村公路及村内4000米通组公路,对村级活动中心进行了改造,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党团活动室、会议室、远程教育室、计生服务室、卫生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城乡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8.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0.3%。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 育:2015年,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校37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51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小学联校240所、教学点73个;现有市直教育单位3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含部门办学)5所。全市现有在职教职工7921人,离退休教师3861人。全市共有公办幼儿园(附属园)19所,民办幼儿园134所,在园(班)幼儿230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现有在籍中小学生118979人,其中小学生64246人(含特殊教育学生19人)、初中生33448人、普高生14883人,职高生6402人。强势推进“教育强市”战略,成功创建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顺利通过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省级评估验收,有望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科 技:2015年,全市紧紧围绕“科技促进发展,科技改善民生”主题,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全年专利申请量共完成204件,专利授权量完成9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4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件。共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个,申报娄底市科技计划项目16个,市本级立项38个,共争取资金520万元。地震工作获全国县市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全市13家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有12家获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优秀基层信息站点。
文 化:2015年,全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新编历史湘剧《烧车御史》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全省廉政文化作品一等奖,市文化馆排演的《哦嗬,下雨啦》、《涟水飞歌》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舞台舞蹈类银奖。在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上,刘楚文的《草书书论》获优秀作品奖,梁荣和的《抗日诗》、贺顺清的《浩气长存》进入入展作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2015年,市图书馆投资8万多元美化单位读书环境,共接待读者14万余人次,办理图书馆借书证962个,图书流通册次10万多册,解答咨询5000多人次。征集地方文献168种,268册,新增馆藏新书籍约2625种5080册。
卫 生:2015年,全市紧紧围绕卫生民生突出问题,逐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131张,超过省定指标81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全市共有100.04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99%,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卫生人才不断充实。今年共申报高级职称84人,其中农卫高8人,国家高级76人。申报初级职称348人。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取消药品加成。
体 育:2015年,全市着力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训练科技含量,提高整体实战技能。7月份,参加在株洲举办的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荣获4枚银牌、3枚铜牌、总分127分;9月月份,参加在长沙举办的省中学生运动员荣获1枚银牌、1枚铜牌。大力强化健身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全年共安装了农民体育建设器材91套,为全市228个村争取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到三季度已达0.83平方米,为群众健身提供了平台。全年组织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承办或参加上级赛事活动26次,参加全国比赛荣获金牌11枚、银牌7枚、铜牌6枚,参加省级比赛荣获金牌32枚、银牌26枚、铜牌31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 口:至2015年底,全市年末总人数达到117.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74万人,乡村人口106.74万人。常住人口101.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万人,农村人口65.3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5.5%。人口出生率为12.3‰,死亡率为7.07‰,自然增长率为5.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614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符合省定扶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和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均达到100 %。
人民生活:据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73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01元,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9%,上涨0.9个百分点,全年波动幅度控制在3%以内。
社会保障:2015年,全市民生支出较上年增长31.4%。就业保障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创业主体1720户,带动城乡就来人数281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3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05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95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80人,登记失业人员44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清零率为100%。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共培训7600人,其中农民工技能培训人数1650人,失业人员培训1000人,企业职工培训 3950人,创业培训1000人,受训人员就业输出率达到87.5%以上。
十一、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全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按照“四大三基”的总体要求,以上率下作示范,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向好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7人,同比分别下降25%和12.5%,被评为2015年湖南省、娄底市安全生产先进县市。煤矿“5077”攻坚战成效显著。目前已决定对52处矿井依法实施关闭(直接关闭43处,整合关闭5处,限期退出4处)。
环境保护:2015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全市12个水质监测点水质均达到Ⅲ类及Ⅲ类以上标准。城区升平河饮用水源地水质有9个月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71%%,比2014年提高3.5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排9330.99吨、2991.1吨;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实现减排1975.97吨、345.95吨(未考虑城镇人口增长因素)。